房超

2017-10-13 668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临床心理系访问学者、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家庭研究系、心理咨询中心 访问学者,北京科技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主任。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北京科技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主任

专业背景: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临床心理系访问学者

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家庭研究系、心理咨询中心 访问学者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心理系、心理咨询中心 认知行为治疗 创伤治疗 中澳心理咨询中心工作比较工作坊

工作经历:

2015-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注册系统评审专家

2013-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特聘专家

2012.3-2014.12北京科技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督导师

2010.9-2011.8 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心理咨询中心协同咨询师与翻译

2005.9-今 北京师范大学婚姻家庭咨询中心资深家庭治疗师

2004.9-2010.9 北京科技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主任

2002.9-2014.12  北京科技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专职教师

1997.9-1999.7 山东省实验中学心理辅导中心专职教师

培训经历:

2015.10 “看见例外”美国婚姻与家庭治疗协会前任主席琳达?梅特卡尔夫教授焦点解决工作坊

2012-2015北京第三届中国-挪威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师暨督导师连续培训项目(督导组)

2009.9—2010.9 北京大学心理系 系统家庭治疗小组督导

2006-2008 北京“萨提亚治疗模式”北京高校心理咨询师系统培训;Maria Gomori“萨提亚模式家庭重塑、家庭治疗专业训练课程”工作坊

2006-2010 北京科技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精神动力学取向小组督导

2006.6,John K. Miller教授“策略派家庭治疗专业培训课程”工作坊

2005.9,侯志瑾教授《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成长》硕士课程

2004-2007,第二届北京精神分析连续培训项目(初级组和高级组)

2002.8,美国西北大学李杰教授《短期焦点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培训

2001-今 北京师范大学婚姻家庭研究与咨询中心方晓义教授主持的婚姻家庭治疗小组督导

2000.9,北京师范大学方晓义教授《婚姻与家庭治疗》硕士课程

研究经历:

中美合作项目:父母控制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对中国家庭“老虎妈妈”说法的挑战),亚太研究中心资助(2012),大陆地区项目主持人。

父母控制、青少年心理需求满足与其网络成瘾倾向的追踪研究 博士论文 2010,5。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保护性因素研究,北京市心理素质教育基地项目(2009),主持。

云南省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的系统方案研究(2008),参与。

高校新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推广模式的研究,国家艾滋病防治社会动员项目(2006),项目执行人。

高校预防艾滋病有效模式的探索与研究(2005),项目执行人。

建立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与模式,北京市课题(2005),参与。

青少年吸烟行为的预防干预及推广研究,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2003),参与。

高校新生班级心理辅导模式的建立,校级课题(2003),主持。

家庭沟通和冲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干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2001),主要参与者。

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干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99),参与。

 

擅长领域:

专长于精神分析取向咨询、婚恋关系咨询、亲子教育咨询等领域。


为您推荐
张建宏 2017-10-13 张迎黎 2017-10-13 霍莉钦 2017-10-13 李雅文 201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