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值得重视的八个问题

1.学业问题

学习压力大,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困难等学业问题始终困扰着大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1) 学习动力不足。在大学生生活事件量表中,列在第一位的是学习压力大。调查结果表明:有69.6%的新生和54%的老生感到“学习难度加大,非常困难”,特别是大一新生,认为“学习负担重,难以应付”的占70.4%。
  • 2) 学习目的不明确。很多同学为了应付不得不参加的考试,不能不做的事而学习。面对人才市场的巨大压力,很多学生也感到内心的危机感,但真正要努力学习,却提不起精神来。
  • 3) 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困难的学生虽然在大学生群体中占的比例并不大,但他们的负性情绪,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有的学生不适应大学生生活。
  • 4) 学习动机功利化。市场经济的利益杠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对于学习,学生表现出空前的功利意识。“考证热”正是学习功利化的直接表现。学生充分了解到市场对各种证书的青睐,因而放弃了专业课的学习去追逐各种有用的证书。

2.情绪问题

稳定的情绪、积极良好的情绪反映,是学生成才很重要的因素,也是学生心理健康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 1)抑郁。指个体心中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常伴有身体不适、睡眠不足等,心情压抑、沮丧、无精打彩、逃避参与活动。
  • 2)情绪失衡。大学生的社会情感丰富而强烈,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与内隐性,表现为情绪波动大,高低不定,喜怒不定。

3.人际关系问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必备条件。

  • 1) 人际关系不适。进入大学,远离原来熟悉的生活与学习环境,面对新的人际群体,学生多少有些不适。部分学生对大学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异性之间的关系显得很不适应。
  • 2) 社交不良。部分学生缺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与勇气,羡慕而积极参与的不多,久而久之,开始回避参与。
  • 3) 个体心灵闭锁。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经验,个体间的正常的交往不够。

4.焦虑问题

学生的焦虑来源内心,无明确的客观对象和具体内容。主要表现在考试焦虑与自我焦虑。

  • 1) 自我焦虑。青年时期比任何年龄更关注自己在他人尤其是异性心目中的形象,学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长相、胖瘦、高矮、能力、魄力、魅力,会产生各种焦虑。
  • 2) 考试焦虑。所谓考试焦虑,是指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它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一种急性焦虑。

5.情感问题

爱情、友情、亲情是学生情感方面的三个重要问题。

  • 1) 爱情的困扰。一是情感的迷茫。二是不正确的恋爱观,
  • 2) 友情困扰。在处理个人情感问题上,看不清友谊与爱情,不能很好地把握男女同学交往的尺度。
  • 3) 亲情问题。

6.性教育问题

  • 1) 性生理适应不良。由于性教育的严重缺失,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性反映,产生堕落感、耻辱感与性罪错感
  • 2) 性心理问题。性的好奇、性无知、性贞洁感的淡化、甚至性与爱的困惑、分离以及由于性行为引起的后果及产生的心理压力。

7.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 1) 独生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独立生活能力、自立能力、进取意识显得不足,对集体生活不适应,考虑他人较少,而考虑自己则很多
  • 2) 特困生心理调适。经济条件影响与制约着他们的成长,自卑、过多的自责使部分学生不能走出家庭经济条件的阴影中。

8.大学生活适应问题

  • 1) 生活能力弱,部分学生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不足。
  • 2) 大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弱。面临学业、生活、感情方面的挫折,部分学生显得无所适从,感到失去了生活的意义,甚至怀疑人生

健康教育

个体辅导
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每个学生的环境和条件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对于特殊学生就应辅之以个别辅导。辅导教师在辅导过程中要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矛盾和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内因和外因,要采取民主、和谐、亲切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和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个别辅导可以让学生顾虑较少,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倾吐心中的秘密也有利于辅导人员对之耐心、细致、深入地进行帮助。
团体辅导
学校开设团体辅导活动,可以通过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教材,通过问题辨析、情景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解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端正他们对心理咨询的看法,引导他们主动寻求帮助,缓解负性的情绪,避免因心理问题加重而导致心理危机的发生。
贯穿教学
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如校园广播、主题班会、学校墙报、班级板报等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之深入人心;通过与班主任、教师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心态;利用资料、个别交流或家长学校机会,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家长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和行为影响孩子。
回到顶部